铁板一块的户籍制度,终于松动了。“抢人大战”持续升级!
4月8日,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内容包括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正是城市落户再度放宽!
通过图片先了解下发改委此次的户籍制度改革要点(城区人口,只包含市辖区的城镇人口,下辖县镇和农业人口均不在其中。)
拿到一线城市户口,是不是更容易了?
普通的上班族想获得几大一线城市的户口,难度似乎很大了。相对而言,应届毕业生落户难度最小,但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拿较低的月薪,必须在解决户口单位工作满一定的年限,以及提前离职须支付高昂的违约金。
不过,即便是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也开始松动。
《重点任务》,明确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按照《重点任务》,要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
但是,一个矛盾现象出现了,一边是部分大城市一户难求,另一边却有许多人不愿进城落户。
“零门槛落户”时代,真正到来?
零门槛落户,不是第一次出现。
一年前,2018年3月,发改委发布通知,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的大门从中小城市开启。
如今,时隔一年之后,发改委下发文件,正式取消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II型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开500万以下人口的I型大城市的落户条件。
这意味着,零门槛落户从中小城市扩容到大城市,80%以上的城市都将被覆盖其中。未来在二三四线城市,零门槛落户将成为标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发改委出台《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这意味着,除了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要放宽落户限制。
显然,“零门槛落户”已是大势所趋,在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户籍将不再是阻碍人口流动的门槛,抢人大战无疑将会更加白热化。
事实上,省会城市的“零门槛落户”第一枪已经打响。
2019年3月,石家庄率先取消落户限制,不再设置任何障碍,只要凭借身份证和户口簿即可落户。
紧接着,4月初,杭州升级人才政策,全面放宽落户限制。大专以上学历可零门槛落户,再度将抢人大战推向高潮。
零门槛落户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城市人口流动形成新一轮洗牌。
一直以来,人才都是衡量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正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底,2019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接近30个,一场史无前例的“抢人风暴”正在上演。
广州: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去年9月,广州发布降低入户门槛的文件,入户条件从连续缴纳12个月社保降低到6个月。
2019年1月,广州再度放宽引进人才入户的年龄限制,学士、硕士和博士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
此外,广州各区为抢人也出手阔绰,如番禺和荔湾,直接给予最高50万元的购房补贴。
海口:学历、年龄双双放宽
2月12日,《海口市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出台,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的学历、年龄等条件。
从学历上,将范围扩大至应届高校和职校或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
从年龄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55周岁,全日制专科学历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45周岁。
值得一提的是,除本人以外,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都可随迁。
南京:买房基本等同于落户
2月14日,南京市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申请积分落户的必要条件,由“2年内连续缴纳社保”变为“累计缴纳社保不少于24个月”。
同时,加分指标包括年龄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技术技能水平、服兵役情况、住房情况、落户地区等十二项,达到100分可以申请积分落户。其中房产情况,面积每满1平米计1分,最高不超过90分。
这也就是说,在南京买房,落户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西安:只要在西安有合法居所就可落户
2月13日,西安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也被称为“西安户籍新政3.0版”。
新政规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可以不受年龄限制落户;具有本科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岁以下也可落户。所有在校学生,都可以到西安落户。此外,凡在西安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员,都可迁入西安市落户。
当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抢人大战”中,它们所使出的浑身解数证表明了其“抢人”决心。不可否认的是,人才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城市竞争之本,哪个城市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它就能在未来城市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都想在城市落户?
除了归属感,以北京为例,一纸户口还意味着不用连续交五年社保和个税就能拥有的购房和摇号买车资格,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京参加中高考的权利。
此前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要严格控制。而《重点任务》中的最新表述是: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按城区人口计算,超大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特大城市包括杭州、武汉、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叶裕民告诉记者,这是针对超大特大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幅度的改革和开放,让流动人口真正在城市落脚,是实现城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超大特大城市的劳动力队伍50%以上是非户籍人口,如果让他们在城市中稳定发展,不再流动,有利于提高城市劳动力整体素质,也是城市产业的结构升级过程。
不少特大城市早已开始对人才的争夺,超大城市广州、深圳也在放宽落户条件,但京沪的落户条件依旧十分严格。
根据住建部年初公布的《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记者统计发现,按城区人口+城区暂住人口合计,目前中国已有92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达到或突破百万大关。
其中,江苏、山东各占10个,广东、四川、河北分别有8个、7个、6个。从城市类型的区域分布来看,尽管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居多,但东北、中西部地区仍有其优势。
具体来看:
超大城市(4个):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大关的超大城市仍然只有北上广深。武汉、天津、重庆正在迈向超大城市行列。
特大城市(10个):除了上述提到的武汉、天津、重庆外,还有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等城市城区人口在500万~1000万。
I型大城市(13个):城区人口在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则包括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春、济南、大连、合肥、昆明、太原、厦门、南宁、苏州、宁波。
II型大城市(65个):乌鲁木齐、贵阳、石家庄、福州等省会城市虽然城区人口尚未达到300万,但已十分接近,在近几年内很有希望达到这一门槛。(前面已提到,石家庄在今年3月宣布仅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落户,由此成为首个实施落户零门槛的省会城市。)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户籍的放开,二线城市尤其是很多省会城市将迎来城市发展的黄金期。
放宽落户条件对楼市有何影响?
2017年以来,各地的“抢人”动作都和城镇化发展有关。在宽松的落户政策下,或会强化各地相关人才政策,从而扩大对购房需求的影响。
此次政策针对不同级别城市的落户政策,积极推进了全面放宽的导向,这或许预示着在后续类似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方面,不光不会设置障碍,而且还有可能会给予各类刺激的鼓励措施,各类购房和租房发放补贴等。
对于超大特大城市来说,过去落户政策较紧,而现在有所调整,明确了要把社保和居住证等作为落户的主要因素,不仅有助于一些工作时间长、有比较稳定就业机会的群体落户,也体现了公平性和政策导向。
此次政策也和租赁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挂钩,明确了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的概念,甚至提到了“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的概念,这也充分说明了后续在租赁住房行为和落户等方面会有更多的政策鼓励内容,利好对租赁用户的权益保障。
未来,京沪落户是否会松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从趋势上来讲肯定是有可能的。从户籍制度改革的角度来看,人口越来越自由流动,土地建设用地指标、中央转移支付跟吸纳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数量是挂钩的,这是改革的大方向。从北京上海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城市也需要不同技能的劳动者。
目前,已有不少城市响应了号召。石家庄已经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户限制。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Ⅱ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各类地级市后续政策会完全放开。针对Ⅰ型大城市的政策,或许意味着在后续类似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落户方面,不仅不会设置障碍,还可能会给予各类鼓励措施,如购房、租房补贴等。
据记者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Ⅱ型城市,包括海口、银川、珠海等,Ⅰ型城市则包括济南、厦门、长沙、大连等。在Ⅰ、Ⅱ型城市中,有不少的省会城市。大量城市继续放宽落户条件吸引人才,是可以预见的。
农民不愿进城有何后顾之忧?
其实,推动人口进城落户的进程早已开始。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但业内人士表示,进展可能未如预期,因此201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对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工作。
一边是大城市落户难,一边是许多人落户意愿不高,问题出在哪里?
据记者了解,许多农民不愿进城落户,而农业转移人口又是加大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重点。原因在于,农民担心在农村权益的保障问题,如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3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公开表示,现阶段农民进城落户定居,是否放弃承包的耕地、草地、林地和宅基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意愿,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叶裕民告诉记者,目前还有一些居住在大中小城市郊区的人不愿进城落户,因为他们既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又能享受到农村户籍权益,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落户自主意愿,形成人口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初始访谈愿意落户的不到30%。因为他们不知道落户城市意味着什么,不知道户口有什么用,又没有住房,孩子又不能上学,干嘛落户。一旦跟他们说落户能享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落户意愿就上涨到了70%。大部分跨省流动进入大城市、超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落户意愿很强烈。”叶裕民说。
因此,在《重点任务》中,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是重中之重,包括2019 年底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扩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盖范围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等